孔村鎮
- 信息來源:平陰縣政府辦???
- 發布日期:2018-06-19 16:29
- 瀏覽次數:
【自然地理】
孔村鎮地處平陰縣城南10公里,東鄰肥城市石橫鎮,南接孝直鎮,西靠東阿鎮,北與榆山街道接壤,毗鄰泰聊公路,國道105線和濟菏高速貫穿南北。至2015年底,總面積126平方公里,轄46個行政村、1個社區,4萬人,耕地面積5271公頃。
孔村鎮地勢西高東低,土質為沙壤土,土壤深厚肥沃。全年平均氣溫13.6℃,無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地下水位40米左右,PH值屬中性,比較適宜人畜飲用及農田灌溉。生物種類豐富,農、林、果、菜生產良好,經濟林木有葡萄、蘋果、梨、核桃等幾十種,林木有楊、槐、柏、桐、柳等幾十種,飼養牲畜有牛、羊、雞、豬等。主要河流有匯河、玉帶河。
【經濟概況】
孔村鎮按照“生態立鎮、工業強鎮、產業富民、穩定固本”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三年突破平陰計劃”發展機遇,攻堅克難、砥礪前行。2011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9.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481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15元;201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9.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79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44.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2元。
2011—2015年經濟基本情況
年份 | 生產總值(億元) | 同比增長(%) | 固定資產投入(億元) | 同比增長(%) | 地方財政收入(萬元) | 同比增長(%) |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 | 同比增長(%) |
2011 | 19.7 | 16.1 | 4481 | 8615 | ||||
2012 | 23.8 | 20.8 | 21.9 | 35.7 | 5985 | 33.6 | 9833 | 14.1 |
2013 | 26.1 | 9.6 | 29.1 | 32.6 | 10011 | 40.0 | 11921 | 21.2 |
2014 | 27.6 | 5.7 | 37.2 | 28.1 | 11663 | 20.1 | 13659 | 15.0 |
2015 | 29.9 | 8.3 | 44.9 | 20.5 | 13791 | 18.3 | 12922 | 8.0 |
注:2015年起農民人均純收入指標(元)變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以西部山區雞腿菇,中部藥材和花椒、核桃、柿子等干鮮雜果及東部大棚蔬菜種植為主,形成了“東菜西菌中藥材干鮮雜果”的發展布局。截至2015年,流轉土地2.2萬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3.5萬畝,50畝以上種糧農場發展至11家,主要農產品生產機械化率達85%。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8家、專業合作示范社10個、示范農場2個、生態園區2個、標準化畜牧示范場2處,蔬菜大棚近100個。2011年,耕地面積5269公頃,糧食總產37046噸,蔬菜總產95450噸,油料總產3031噸,畜牧業產值21077萬元,林果藥材產值512萬元,農業總產值40724萬元;2015年,耕地面積5271公頃,糧食總產32723噸,蔬菜總產114298噸,油料總產3214噸,畜牧業產值26135萬元,林果藥材產值1518萬元,農業總產值54164萬元。
2012年8月,現代農業示范園完成規劃,總投資2億元,占地3000畝,其中核心區1800畝,分為設施蔬菜生產區、綜合展示中心區、林果生產區、花卉苗木種植區、中藥材種植及科普展示區五個功能區。2013年3月開始啟動建設,至2015年底,流轉土地2000畝,完成標志性大門、11座主要橋梁、9條主要道路、3座高標準日光溫室、1.5萬平方米智能溫室及8萬平方米綠化建設,3000平方米農民培訓中心樓房主體正在施工。園內栽植藍莓100畝。與山東泰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
【鎮村企業】
2011年,初步構筑了以炭素產業為主、機械鑄造為輔的工業體系,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11家,炭素骨干企業7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2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6.89億元,利稅4.27億元,利潤2.77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39.07億元,占比99.4%。完成出口創匯9667萬美元,共擁有專利項目3項、省級名牌產品1個、市級名牌產品2個、市級以上著名商標3個,打造了全國“炭素工業第一鎮”。海川炭素、匯發科技、直縫鋼管、太陽能發電、大唐風電、綠澤畫院等新興產業和新能源項目先后落戶。
2015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22家,過億元企業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82.4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1.01億元,利稅8.85億元,利潤5.98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9.27億元,占比96.11%。擁有國家馳名商標2個、省級著名商標2個、省名牌產品1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炭素技術中心2個、國家級專利59項。炭素產業完成出口創匯1.39億美元,連續3年形成年均2000萬元以上的財政增量,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六大支柱產業之一。
強化炭素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00萬元建成高標準廠房2.6萬平方米;兩家天然氣公司燃料供應充足;工業用天然氣和電量分別達到9200萬立方米和1.19億千瓦時;多家企業運行余熱發電和余熱供暖項目獲得國家建設部再生能源獎勵。1500畝工業孵化園區引進天鴻鋁業、燕南天服裝等3個項目投產,產業機構趨于合理。
2015年7月7日,國家環保部污染總量控制司劉炳江司長實地調研龍山炭素高端環保型炭素制品生產線。
【鎮村建設】
2011—2015年,完成新一輪城鎮建設總體規劃,105國道以西、濟菏高速以東的區域納入新規劃,設置工業區、商貿區、生活區、文化區,扎起“六縱六橫”城鎮框架,鎮駐地面積擴展至6平方公里。構筑聯村供水管網,自來水“村村通”率100%,“戶戶通”率95%。實施105國道兩側“四化”綜合提升工程及節點改造,高標準綠化18萬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603盞、美化2.5萬平方米。全鎮推廣“統一收集、統一清運、統一處理,立體化作業”的環衛托管“昌邑模式”,46個村全部組建專職環衛隊伍。實施村級保潔費“征二補一”政策,打造樣板街170多條,保潔面積達40萬平方米。計生辦服務樓、安監中隊辦公樓等建成投入使用。孔村社區規劃占地面積517.3畝,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計劃入住3000戶,容納人口1萬人,截至2015年,北區竣工樓房43棟、17萬平方米,入住1200戶,4000人,成為全市率先通“雙氣”的新型農村社區;南區規劃建設樓房32棟、10萬平方米,安置群眾1100戶,已完成主體建設。北毛峪社區21棟安置樓實現搬遷入住。
【科教文衛】
2011—2015年,與10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立經濟協作關系,邀請省市專家30人舉辦種養培訓班50余次,培訓農民1萬余人次,60%的農民普遍掌握1至2門致富技術。新建高標準中心幼兒園;撤并半邊井等四所小學,擴建李溝小學,新建孔村中心小學;實施孔村中學和李溝中學合并,改造孔村中學教學樓;新建小學高標準餐廳、塑膠操場;幼兒園全部轉為公辦幼兒園,中學和幼兒園均達到省級規范化學校水平。通過市教育示范鄉鎮和省雙基驗收。總投資1500萬元的7000平方米孔村衛生院新綜合樓完成規劃選址。
【社會生活】
2011—2015年,46個村委大院修葺一新;有線電視入戶率達75%;計劃生育工作迎接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評定驗收;新農合和新農保參合率均達到100%;規劃孔村鎮老年公寓,范皮、前轉、北毛峪等6處農村幸福院擁有床位220張;開展全國首個法制鄉鎮創建,矛盾糾紛調解超市高效運轉;利用炭素企業余熱,集中供暖面積達30萬平方米;孔村消防站現役消防官兵14人,2500平方米綜合樓及消防車等配置齊全。全鎮各項重點工作扎實推進,2014年7月被授予全國重點鎮稱號;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2014年6月獲國家級生態鄉鎮稱號;安全促進項目穩步開展,2011年10月獲全國安全社區稱號;防震減災實力顯著增強,2014年12月獲國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區、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稱號;共青團工作有序開展,2015年12月獲全國農村基層團建示范鄉鎮榮譽稱號,婦女兒童、殘疾人、民兵、統戰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